今天來跟大家聊聊使用者研究與心理學
先講講使用者研究的方法好了
甚麼是使用者研究,甚麼時候做使用者研究?
以往我會覺得應該要在程式開發前做完使用者研究,才能做好規劃
也是有人說先建構,再進行研究(我覺得敏捷有點這樣的意味)
使用者研究甚麼時候做並不是重點,重點是做甚麼
而且千萬不要試圖去引導你的使用者
不是你在測試使用者,是使用者在測試你
研究沒有對錯,即使是要使用者沒有完成指定的任務
也只是說明了你的設計太爛了XDD
越不明顯的問題,需要越多人測試
陳韋蓉講師12/16在台中分享的『A/B Testing讓我們學會的事』中也有提到
要做A/B Testing之前,你必須要確定你的測試量夠龐大,才足夠做為依據
至於要找那些使用者來研究呢?
可以試著用人物誌(Persona)來畫出我們的user profiles
盡量具體的事物,包括年齡、職業、興趣、習慣、思想、目的來建立我們需要的角色模型
就像寫小說的人物設定一樣,有名字、有身世、有背景、有理想、有抱負
找出符合這樣角色模型的人物進行使用者研究
研究方方式包括
觀察、訪談、焦點小組、問卷調查、卡片分類.....
書本的使用者研究介紹到此,接下來紀錄一下我去上敏捷課程是怎麼實作這一段內容的
(哭哭,照片不見了)
首先,先寫下我們正在開發的產品內容與目標
根據這樣的內容想像我們的使用者角色模型
接下來各組上台發表使用者角色模型,並徵求符合的使用者N位
在訪談之前,我們會先列出等等要問的問題
這部分的訪談以了解使用者需求為主
一個人對使用者進行訪談(訪談),其他人從旁觀察使用者,並且在便條貼上紀錄重點(觀察)
N個使用者都訪談結束後,開始整理剛剛紀錄的便條貼,將相關的放在一起(卡片分類)
這些卡片可以幫助我們檢視使用者在意的是啥,也許有我們漏掉的功能設計
接著開始在紙上設計我們的系統???!!!!
沒錯,我們在A4空白紙張上畫出系統雛形,用便條紙做下拉選單跟輸入框(超累)
再把剛剛的使用者請回來進行系統操作,給他們一個指定的任務 ex: 請完成開戶
用他們的手當滑鼠,每點一個選項就跟著換頁,或顯示選單內容
聽起來有點蠢,怎麼不做prototype呢???
是為了讓使用者有更多時間可以思考、檢視系統
並且鼓勵使用者多多發表內心的小劇場
就跟code review一樣,WTF越多代表設計越爛
當然這一切還是要有人在旁邊觀察並且用便條貼紀錄(又一次的卡片分類,做為系統調整的依據)
訪談除了詢問系統相關問題之外,也可以作為挑選有效受測者的依據
以免有不適合的使用者混進來,影響結果
版面好像夠了,那明天在講講心理學吧~~
掰掰
參考資料: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4%BA%BA%E7%89%A9%E8%AA%8C_(%E7%94%A8%E6%88%B6%E9%AB%94%E9%A9%97)